抢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谱写铁力市三

北京湿疹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627/9113647.html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更是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必然之举。铁力市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聚焦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围绕产业兴旺,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不断提升多元化供给水平

立足生态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一是做大绿色有机文章。按照“三增一减”的思路,加快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新增水稻1.4万亩、大豆3.9万亩、经济作物0.2万亩,调减玉米5.5万亩。目前全市75.1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中水稻、大豆、玉米、经济作物分别占比69%、20.6%、8.1%、2.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绿色有机种植比例,绿色和有机水稻发展到42.6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2.4%;绿色粘玉米发展到3万亩,占玉米面积的49.1%。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北药等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大棚栋,年栽培万袋。建成设施蔬菜棚室栋,年生产蔬菜瓜果余吨,有效满足了市区及周边地区“菜篮子”需求。建成平贝母、人参、五味子等北药基地15个,种植面积亩,药材商品量吨。其中平贝母年销量达到余吨,约占全国商品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新建中药材加工厂5处,年加工能力吨,初步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格局。调高养殖比重。以“两牛一猪”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推进高品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养殖企业2家、规模化养殖场75家,各类养殖专业大户户。新引进的金新农集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已于年8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3.26亿元,年底可完成一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出栏生猪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2.5亿元,直接就业人,间接带动户农户。二是做足品牌营销文章。坚持把绿色有机品牌建设和营销摆上重要位置,通过“扩旧”“纳新”等有效手段和途径,争创农业知名品牌。绿色、有机产品使用标识认证数量达到34个,“九河泉”品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铁力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绿色粘玉米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充分挖掘和推销铁力大米、平贝母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开展农耕文化节、“谷镇双丰·万亩稻场”插秧文化节等活动,在“销得好”上做足文章,铁力高品质生态农产品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铁力市被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并作为全国18个县(区)之一与农业部签订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项目任务委托书》。自试点启动以来,铁力市从农产品安全主要问题入手,多点发力,狠抓落实,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强化体系建设、加强源头治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创新监管模式等多种举措,与11家企业和71家合作社签订了责任状和承诺书,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6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基地”已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同时,积极配齐配全市检测中心及乡(镇)监测站人员与设备,并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和质量监管水平,进一步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做强生产加工文章。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副产品粗加工、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立足绿色有机水稻、食用菌、坚果和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基础,成功引进禾中集团九河泉绿色稻谷产业园项目、芗禾农业粮食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等项目,年可加工水稻40万吨。以九河泉、澳骊源、隆泰、伊林菌脉等为代表的稻米、乳制品、豆制品、速冻食品、食用菌等食品及林下产品深加工阵容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水稻、粘玉米、乳制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60万吨、4.9万吨和2.8万吨。四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培育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个,家庭农场9个,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全市流转土地25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62.5%。以九河泉米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和以玉双食品、福生冷冻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产值达6.9亿元,签订订单面积达到44.2万亩,带动农户1.7万户。

围绕生态宜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倾力投入,在硬件基础上补短板。全面实施农村公益事业提档升级工程,去年投入1.47亿元,实施“美丽乡村”“点亮乡村”“平安乡村”等工程,农村面貌和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和提升。今年计划投资1.59亿元,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向12个贫困村倾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创新模式,在日常保洁上求突破。每年纳入预算万元,按照每户元标准发放财政补贴下沉到乡镇,建立奖补机制,按每户30元、20元、10元分三档予以奖励,各乡镇分别采取向保洁公司购买服务的市场化和聘请保洁人员的社会化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实现了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日清扫率和日清运率均达到%。同时,每年纳入预算75万元,聘请有资质的保洁公司,对区域内.66公里河道内及两岸垃圾进行清理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聚焦重点,在专项治理上求实效。加大“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推进力度,通过延伸城市污水管网、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方式,对3个行政村的改厕和污水治理实施整村改造。实施农业“三减”、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高产高效等科技项目,共落实农业“三减”示范田面积35万亩,辐射面积57万亩,土壤物理性状、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每年纳入预算60万元,对废弃农药包装物采取“村收集、乡镇集中、环保转运处理”的模式,回收农药包装物35吨。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完成秸秆还田2.5万亩;推进秸秆能源化,生产秸秆固化燃料吨;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生产有机肥1.8万吨。同时,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耕地和农产品安全。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制订并印发了《铁力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铁力市乡风文明建设“百户千星”评选方案》以及《关于敦促赡养人积极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以“培育文明乡风·共建幸福乡村”为主题,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的方式,逐步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嫁观,自觉抵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农闲赌博、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打造农民有情节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以乡村广播站、乡村文化站、乡村中小学为宣讲平台,在乡村广播站宣传发布各类惠农政策和信息,播放社会各界感人的故事,党员先锋模范的事迹,以点带面在乡村树立正能量的文化舆论导向。三是强化文化基础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工程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市76个行政村社区功能日益完善。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提供文化娱乐、报刊阅读、信息咨询、文体培训等符合群众切实需求、符合群众阅读欣赏习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电影、上互联网等文化活动的需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围绕治理有效,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坚持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抓手,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创新村民自治,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带产业发展”“党建带生态环境”“党建带乡村文明”“党建带人才队伍”“党建带组织振兴”为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研究制订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选树党员致富带头人名,组建党员事业区个,农民党员创办领办合作社个。围绕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每年安排各类经费预算万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社区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研究制定《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评选奖励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探索创新村民自治试点建设。大力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改革试点,王杨乡建设村被确定为全国24个改革试点村之一,制订了《铁力市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村民理事会章程》等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行为。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两统两分”原则,成立了2个党小组领导理事会、监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管理和监督村内各项事务。通过开展自治试点,组织基础更加牢靠,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社会风气更加文明。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强乡扩权“重心下移”工作,将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下移至乡镇,有效提升了乡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和雪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围绕生活富裕,加快精准脱贫攻坚步伐,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铁力市始终按照中央、省及伊春市的安排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动员各方力量,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75亿元,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中,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5.03%降至3.29%。12个贫困村中已有卫国村和爱林村2个贫困村出列。今年,铁力市又计划投资3.45亿元,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发展扶贫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确保实现1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4%,5个贫困村出列。力争实现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65%,5个贫困村出列。一是突出精准识别,全面摸清底数“扶真贫”。精准识别。通过“回头看”,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12个贫困村,全部建立规范档案。精准施策。逐户细致分析致贫原因、家庭现状,出台了19项扶贫政策,实现脱贫政策到户全覆盖。精准退出。严把退出标准关,共脱贫户人,其中年脱贫户人,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3.29%。二是突出产业带动,强化利益联结“促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两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9亿元,实现每户一项以上扶贫产业全覆盖。发展光伏产业带动脱贫,重点将无劳动能力和收入偏低的贫困户纳入光伏产业带动脱贫范畴。去年投入万元,建设10个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带动贫困户户人。扶持发展合作带动脱贫,投入万元,支持13个合作社、2户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分红、务工、租金、种植等方式,带动户人,户均年增收元。落实小贷政策助力扶贫,投入1.05亿元,为户贫困户担保发放小额贷款,户贷比66.6%,户均年增收元以上。发展特色种植自主脱贫,重点在东部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中部地区发展北药产业、西部水田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目前,已发展黑木耳项目3个、平贝项目3个、绿色有机水稻项目4个、“一分田”项目个。三是突出因户施策,加大政策落实“兜底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要求,在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基础上,新出台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方面扶贫政策19项,投入政策扶贫资金1.35亿元。在住房保障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泥草)房采取修缮、拆除新建、购买等方式,完成危(泥草)房改造户,今年年底前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达标。在饮水保障方面,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65个村屯、户人饮水安全达标,今年年底前实现贫困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在教育保障方面,将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有效杜绝了因学致贫的情况发生。在医疗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一站式核销”服务、“送药制”服务,免费为名贫困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在兜底保障方面,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户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给农业增效注入新的动力,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铁力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砥砺奋进中,一幅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愈加清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yashanzx.com/syssxw/122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